当前位置主页 > 云南新闻 >
热门搜索:

云南歌手惊艳亮相央视《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

昆明在线     发布时间:2018-12-22   


高洪章激情献唱


张亚茜在《中国民歌大会》节目现场


来自纳西音乐世家的达坡玛吉


阿普萨萨


李怀秀李怀福姐弟

(都市时报 记者闫钰 实习生彭子晏)彩带舞动,万马奔腾,高亢的歌声响起:“二月放马呜隆隆地百草发哟,小马吃草深山里跑,嘟,驾……”不久前落幕的《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许多观众被云南彝族歌手高洪章这首气势恢宏、热情奔放的《放马山歌》圈粉了。

高洪章、达坡玛吉、张银耀、毕会仙、张亚茜……许多云南歌手在《中国民歌大会》为观众带来了各具特色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月亮姆》《放马山歌》《蝴蝶泉边》《心肝票》《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这些代代流传或经过改编的歌曲,承载着云南的山水风情及历史人文。多年来守护肥沃根脉的云南民歌,逐渐长出新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魅力。

参赛 传承的不仅是歌舞,还有一个民族的精神

“我还会再去的,我想站在舞台上唱歌,唱海菜腔。”录制《中国民歌大会》的日子,对于18岁的彝族歌手张亚茜来说仍历历在目。来自云南石屏县龙鹏镇的张亚茜从小在民间歌舞乐的环境中成长,外公后宝云是彝族海菜腔国家级传承人,张亚茜的老师是彝族海菜腔著名歌手李怀秀。

张亚茜作为百人团选手亮相《中国民歌大会》,是参加节目年龄最小的云南歌手。张亚茜本计划在节目中为大家唱海菜腔,但由于重感冒影响了嗓子没能唱成,最后她和高洪章演绎了一段精彩的跳菜舞蹈。节目中,主持人问张亚茜是不是怕感冒唱不好给外公和老师丢脸,张亚茜噙着眼泪难过地说:“怕给海菜腔丢脸。”节目评委、著名音乐学家田青听后感叹:“民歌可以穿越历史、承载文化,艺人们传承的不仅是歌舞,还有一个民族的精神。”

2017年10月1日到9日,《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在央视播出。32位全国各地各民族的歌手以及百位百人团选手参会,节目中汇聚了159首歌曲,包含40多个民族的传统民歌及经典歌曲。节目还精心设计了与民歌相关的131道题目邀选手解答,呈现出丰富的中国民歌文化景观。最终, 蒙古族歌手乌英嘎获得冠军,云南选手在节目中也有不俗表现。

云南纳西族歌手达坡玛吉在节目中演唱了《小河淌水》、《月亮姆》两首歌。达坡玛吉的声音清婉柔美,与梦幻般的舞台布景相得益彰。作为2008年在全国青歌赛获得银奖、参加过多次全国比赛的歌手,达坡玛吉的表现让人惊艳,特别是那首与爸妈、小侄女共同唱响的纳西民歌《月亮姆》,诠释着这个纳西音乐家族代代传承的民歌之魂。

彝族歌手高洪章是第二次受邀参加《中国民歌大会》。舞台上的高洪章身穿毛皮坎肩,声音洪亮高亢,一开口就点燃了观众的热情。无论是《放马山歌》纵贯舞台的彩色丝带还是《彝族敬酒歌》搭设的敬酒布景,都与高洪章粗犷的表演风格相得益彰。此次高洪章对《放马山歌》进行了改编,更好地体现赶马人聚少离多、风餐露宿的生活:“民歌的创新要与每一个歌手联系起来,创作符合个人演唱风格的歌曲,才能体现民歌的特色。”

《中国民歌大会》总导演邹为对节目效果很满意:“只有一档有高度、有温度、有厚度的景观式节目,才能配得上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的中国民歌。想传承发展好民歌,最重要的是创作者要走到田间地头,真正感受那一方水土;选手保持歌唱的地域本质,更多地去吸收、学习本民族、本地区民歌的文化知识。”

创作 坚持母语创作,既要“素颜”也要“美颜”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云南民歌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为浩如烟海的中国民歌留下诸多经典,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猜调》《月光下的凤尾竹》等。近年来,云南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民歌歌手,包括获得第十二届全国青歌赛原生态唱法金奖的彝族海菜腔歌手李怀秀李怀福姐弟、获得十三届青歌赛原生态唱法银奖的纳西族歌手达坡玛吉、获得《星光大道》2006年度总冠军的普米族歌手茸芭莘那、获得2012年《中国红歌会》年度总冠军并登上春晚的独龙族歌手阿普萨萨……此外,高洪章、一窝雀、白玛多吉、钱树林、小阿鹏等民歌手也备受关注,他们在传承中创新,为云南民歌注入新鲜血液。

谈及云南民歌当前的发展状况,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主席陈勇表示,云南民歌不仅是云南民族音乐的核心和基础,而且对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也有特殊意义。为了传承和发扬云南民歌,云南省音协每两年都会举办云南本土歌曲创作与演唱大赛。目前云南的传统音乐研究还停留在学术论文阶段,没有把传统音乐中的技法提升到教学中,这是传承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创新方面,要注重创作和演唱同时进行,鼓励原创,深挖演唱技巧。

近段时间,阿普萨萨正在创作最新单曲《走画》,这是一首通俗与民歌相融的歌曲,以云南风情为主题,加入电子元素。“云南的每个地方都有如画的风景,我想把这种美呈现在歌中。”歌中除了汉语歌词,还融入了纳西语、藏语。阿普萨萨专门到丽江、香格里拉等地采风,将当地老人家的哼唱也放在歌曲中。阿普萨萨认为,云南民歌就如云南的景致一般,呈现出丰富多元的特色,即使一个小小的抖音,不同民族都有不同唱法。在他看来,民歌创新需要挖掘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保留原有唱腔,同时融入现代元素。

达坡玛吉作为纳西族民歌的传承人,主要通过搜集和整理,呈现纳西民歌的原生状态,此谓“素颜”民歌;也会适当借助现代手法让年轻人更多地了解民歌,比如把电子音乐融入创作之中,此谓“美颜”民歌。

曾创作出《山童》《高原女人》等民歌的云南作曲家万里感叹,与辉煌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当今云南有影响力的民歌代表作不多,这与时代发展有关,现在的歌太多了,创作很容易被淹没。经典是要经过时间检验的,或许多年以后,当今的一些云南民歌也会成为经典。万里表示要坚持母语创作,这才是民歌的根,也可以适当融入流行风格。

发展 云南民歌需长出新芽,多声部民歌大有可为

“蓝蓝的天空上飘着白云,白云的下面跑着雪白的羊群……”正是对母语的坚守创新与完美演绎,蒙古族歌手乌英嘎夺得了《中国民歌大会》第二季冠军。这个锡林郭勒姑娘,将蒙古族长调唱得优美悠长,如缓缓舒展开的草原画卷,声遏行云。乌英嘎表示,民歌保持原汁原味最重要,但也要适当通俗化。“比如说以前我们蒙古族长调基本上都是用马头琴伴奏,我们这一代的传承者可能会用交响乐或者流行音乐的元素。”

少数民族母语是民歌创作的根基,云南作曲家刘晓耕也这样认为。他的代表作品《水母鸡》《撒里啰》《一窝雀》等都用云南少数民族母语创作,赢得了诸多好评。近年来,刘晓耕创作了大量合唱歌曲,在他看来,多声部民歌是未被开垦的土地,大有可为。刘晓耕说,近年来云南许多民间组织也在推动民歌发展,譬如源生坊对民间歌舞乐的传承坚守令人感动。刘晓耕希望多方力量携手,更好地打造云南民歌:“民歌是云南的一张名片,但我们不能满足于过去的辉煌,而要创作出展现新时代的新民歌,让云南民歌长出新芽,赢得新未来。”刘晓耕对云南民歌的发展非常有信心,“因为歌手和创作者都深爱着这片土地。”他表示,贵州的民歌合唱节、南宁的国际民歌艺术节,对云南民歌发展都有可借鉴之处。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自1999年举办以来,已成为广西的一张音乐名片。民歌节不断迸发新意,从去年开始推出了“全网民星唱”,世界各地的网友将民歌节指定曲目做成各种版本进行演绎,就连苏格兰风笛也加入了“全网民星唱”的队伍。今年的民歌节进行了网络录唱招募,来自五大洲四大洋的朋友PK唱腔,展现出民歌节的民族性、艺术性、 国际性。

李怀秀李怀福带领学员参加了今年9月举行的南宁民歌节,他们唱响海菜腔,弹起龙头四弦琴,向观众演绎了原汁原味的云南花腰彝歌舞。

传承 李怀秀李怀福授课:重要的是把“根”稳住

云南石屏县龙鹏镇,古朴的云南民居院子内,李怀秀李怀福的海菜腔烟盒舞传承班正在上课。三四岁的孩子,五六十岁的老人,都是这个班的学员。李怀秀在黑板上写下海菜腔的演唱要领,不时给大家做一段示范,悠长清亮的唱腔如云南的辽阔山水般醉人。

获得青歌赛金奖之后,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先后到全国各地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流演出,让海菜腔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还推出了海菜腔专辑。2011年,两人在昆明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了李怀秀李怀福歌舞乐传习所,2013年又在家乡石屏成立了海菜腔烟盒舞传承班。至今,传习所先后教了300多名学生,全都免吃免住免学费。李怀秀李怀福通过口传心授,把包括海菜腔、烟盒舞在内的传统民族歌舞乐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并带他们到各地演出开阔视野。

13岁开始就跟着李怀秀学海菜腔的张亚茜觉得,李怀秀就像自己的妈妈。“李老师不仅教我们歌舞,在生活上也非常关心大家。”这次参加《中国民歌大会》回来,张亚茜因为没有唱成海菜腔难过地哭了,李怀秀安慰她说没关系,一定还有机会。李怀秀说自己常常会想起自己当年在田丰老师的传习所,跟随后宝云、施万恒、阿家文等老师学习的情形,那时许多来访者都竖起大拇指夸他们:“孩子们真棒!”“我想把当年老师教给我的海菜腔、烟盒舞一代代传下去,不图什么,就图将来大家在云南能听到正宗的海菜腔,看到正宗的烟盒舞。”李怀秀动情地说。

谈到云南民歌的传承发展,李怀秀表示最重要的是把“根”稳住,根肥沃了,枝叶才会繁盛,民歌才能抓住人心。这个根,就是老一辈传下来的民歌——它是我们最宝贵的遗产。

编辑:昝娟娟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