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云南新闻 >
热门搜索: 富民  晋宁  嵩明  宜良  安宁

《哀牢印象——喊山的人》首场演出 彝家汉子自安福回报大山之爱

昆明在线     发布时间:2017-07-26   

《哀牢印象——喊山的人》演出现场

讯 记者李红鸾 盛夏七月,草木葳蕤;云岭飞歌,激情洋溢。昆明品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五周年庆典暨彝族歌舞剧《哀牢印象——喊山的人》首场演出在昆明大喜时成功举办。《哀牢印象——喊山的人》首场演出,由知名主持人《为你昭迷》王昭、千荷主持,中国著名彝族歌唱家者建周、陶建阿成、金梅、李静碧加盟登台表演。

演出由知名主持人《为你昭迷》王昭、千荷主持

这部表现大山人情怀、大山人爱的演出,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样一家新锐公司里程碑式的庆典仪式上?让我们走近这些精彩故事的核心人物——昆明品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自安福,探寻他的故事,探寻他的情怀,探寻他的担当。

寒门求学路漫漫 大山之子跃龙门

地处楚雄州南华县哀牢山腹地的兔街镇大座基村,这里距离省城昆明有400公里远。自安福清楚地记得,这个小村子直到2008年才通乡村公路,2009年通电,2010年手机才有信号。如果时间再往前推移,那便是喊山人的故事。

1985年3月,自安福出生在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兔街镇大座基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中兄弟2人,自安福是老大,因此,他从小就被家人寄予了厚望。打小自安福就被父母、亲人视为家族的希望,认定他就是能给家族带来尊严和幸福的那个人。事实也如此,在上学这条路上,自安福从未让家人失望。他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云南师范大学,走出哀牢大山,成为当地村委会的第一个大学生。

然而,对于出身贫寒的自安福来说,求学这条路无疑是漫长而艰难的。那时候,家里很贫困,但父母为了培养他成才,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甚至是“牺牲”。如今谈起当年求学路上的艰难困苦,自安福的心里都还是五味杂陈。刻骨铭心的事有很多,但有两件事对他内心的触动是最深的。

迫于生活压力,弟弟中途辍学。父母最初的愿望是让他们兄弟俩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但迫于家庭生活的压力,每到农忙时节,家里缺少劳动力时,父母会经常让弟弟请假回家帮忙干活。为了让自安福安心学习,父母从未让他请假回家帮忙。慢慢地,弟弟请假的时间多了,学习也越来越落后,最终,弟弟小学都没毕业就辍学了。

昆明品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自安福

小学都没读完就辍学的情况,这在当时的南华哀牢山贫困山区是很普遍的。交通闭塞,经济收入低,村民思想观念陈旧落后,这是小孩辍学的最主要原因。而按老一辈的传统想法,父母一生人就两件大事,花毕生精力修缮房子,给自家姑娘找户好人家,给小伙找个好姑娘,然后为孩子们置办酒席,让他们结婚生子过日子。这在当地农村,一直被视为是头等大事。

大意丢饭票,冒雨卖蟠桃。“丢票卖桃”这事对自安福的内心触动也是很深的。那时候学校不免学杂费,学生要从家里背粮食、蔬菜去学校换菜票、饭票。有一次,自安福不小心把一整个月的饭票都弄丢了,没钱买饭票,吃饭成了大问题。自安福记得十分清楚,当时是八月份,离当地赶立秋街很近了,刚好家里的蟠桃成熟了,按当地人的生活习惯,桃子一般是不拿去卖的,也卖不了多少钱,但实在没办法,父子俩只好出此下策,每人背了一背篓桃子去集市上卖,当天又遇上大雨,街上基本没人,从上午10点一直到下午3点,一个桃子也没卖出去。父亲心里很着急,孩子要去学校报到了,又没钱买饭票,这可怎么办?这时,自安福的叔叔看到这一情况后,知道他们遇到了困难,于是就给了自安福五块钱。自安福拿着五块钱,这才赶去了学校。自安福回忆,当时学校一顿饭是五毛钱,这五块钱够他用两三天了。

作为家族未来的希望,自安福的成长总是伴着光环。从小时候起,父母、亲朋好友,只要是手头有钱,无论是一毛、两毛、五毛、一块,都会塞给他,希望他好好读书,为家族增光添彩。也就是从那时起,自安福的内心就有了一种情怀,那就是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身边的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现状。很多年后,他当年默念的这个情怀真的实现了,他在家乡投资创业,带领、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通过多年的悉心经营与努力,自安福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帮助家乡人民甩掉了贫困村这顶“帽子”,家乡的面貌也实现了华丽的转变。

辞去公职勇创业 历经艰辛终成功

公务员、教师、医生,这3个职业一直以来都被视作“铁饭碗”,在广大农村更是被看作是十分体面的工作。自安福曾经也手握“铁饭碗”,干着一份“十分体面”的工作。

2007年,自安福从云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并没有遵从乡亲们当年的“愿望”回当地乡政府民政办上班,而是选择留在省城昆明教书。乡亲们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次表现出了对他的些许不满,自安福当时可能没想到,这仅仅只是乡亲们对他“一反常态”的开始。

按照一般人的思维和职业规划,手握“铁饭碗”就是很了不起的事了。但自安福不这样想,他并不安于现状,喜欢折腾。他认为教书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改变不了家乡贫困落后的现状。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下海。消息一出,远在400公里外的父老乡亲们不答应了,此举似乎“惹怒”了他们,乡亲们甚至对他“恨之入骨”,他也成了乡亲们眼中的“白眼狼”。认为这么多年白供他上学了,以后再也不供孩子上学了。因此,有近三年时间里自安福都不敢回家。

自安福心里十分明白,在这段时间里,最受气的就是他的家人。父母用毕生精力,花费所有积蓄,想尽一切办法筹集资金来供孩子上学,到头来却发现白忙一场。父母本身没有文化,他们最在乎的就是亲戚朋友的脸色和态度,自安福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这跟亲戚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是完全分不开的。但鉴于自安福“不合常规”的举动,家乡父老对他非常失望。

自安福辞去“铁饭碗”后,随即进入昆明的一家药企打工。他从一名默默无闻的业务员做起,脚踏实地,凭着认真、细心、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娴熟的工作业务,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做到了部门总监、公司经理、公司股东,直到最后把这家药企买下来,并于2012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昆明品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的掌门人。

在2007年至2011年间,自安福经历了所有亲戚朋友对他从失望至怀疑到观望到认可,再到赞赏直到感动的过程。而他也通过自己的努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当初的选择没有错。家乡父老也真正发自内心地理解、接受了他。

2011年自安福结婚那天,他把村里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父母双方的直系亲属都接到昆明来。自安福的二爷爷当时已经82岁了,很多爷爷辈的老人都感动了流泪。那一天,他第一次看到父母终于理直气壮地站起来跟亲戚朋友一起喝酒了。

投资家乡建庄园 造福乡亲助脱贫

饮水思源,常怀感恩之心。作为兔街镇大座基村培养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自安福走出哀牢大山,创办了昆明品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后,从未忘本,时常心系400公里外的家乡父老。

2016年,自安福回到家乡哀牢山创业,投资3000多万元打造以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为主题的哀牢印象度假庄园。解决了当地部分村民的就业,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从此,父母在所有亲戚朋友面前终于抬起头来了。

兔街镇大座基村,这个原本是南华县最落后的贫困乡村,由于自安福回乡投资创业,到2016年8月份,全村人已完全实现脱贫,户均收入达到2万元。自安福帮助乡亲们摘掉了“贫困村”这顶帽子。

哀牢印象度假庄园,针对的客户群体是来自全国各地休闲、度假、养生的人群。哀牢印象度假庄园与一般的旅游景点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建在原始森林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客人在这里可以做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写作、绘画、休闲、疗养等。

哀牢山各类资源丰富,茶叶、核桃、野生菌、土鸡等原生态绿色食品很多,但是交通闭塞,通信落后,缺乏交易平台,村民的生活非常贫困,经济收入相当艰难。自安福创办了昆明品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且打造了公司品牌,家乡的茶叶、核桃等土特产都贴上“哀牢印象”的商标,第一次从大山来到了省城。

以前家乡有产品,但没有话语权,为什么?因为缺品牌。自安福做这件事就是希望能够为哀牢山的这些农特产品增加更多的品牌价值,拓宽村民的经济来源。

打造彝族歌舞剧 保护传承彝文化

哀牢山的居民以彝族原住民为主,彝族文化、风情民俗非常有内涵,但这些文化缺少保护,缺少研究与挖掘,更缺乏传承与弘扬。自安福的老家喜欢“跳野歌”,每逢遇到娶亲、初一、十五,或是空闲的时候,青年男女都会集中在一起“跳歌”。等到自安福上大学的时候,村里很多青年男女都出来外面打工了,慢慢地,在哀牢山像“跳歌”这样的民俗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打麻将、喝酒、“吹牛”甚至赌博,很多精神层面的东西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我本身是不懂艺术的,但我非常喜欢艺术。”自安福非常热爱艺术,他经常说,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与艺术都是分不开的。因此,自安福一直有一种迫切的思想情怀,就是想要把哀牢山的彝族文化保护好,然后把它传承下去。

如何保护?如何传承?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自安福胸怀梦想,在南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的支持下,找到了在楚雄州文化馆从事彝族文化研究长达38年之久的杨老师。今年56岁的杨老师对楚雄彝族文化怀有很深的感情。杨老师虽然是曲靖人,但他常年深入楚雄彝族地区调查走访,几乎跑遍了楚雄州所有的彝族县,长期“泡”在彝族群众中,十分熟悉楚雄彝族地区彝族人民的生活、情感与民风民俗、文化特征。他们二人彼此都很有默契,凭着他们对彝族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大山特殊情怀的执着追求,二人相谈甚欢、一拍即合,决定联手打造楚雄州第一部彝族史诗歌舞剧《哀牢印象——喊山的人》。并由杨老师担任这部剧的导演。

为什么叫《喊山的人》?导演杨老师是这么解释的:楚雄哀牢山地区的山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两个人站在不同的两座山上可以相互喊话,但要走在一起却要花费大半天的时间。作为楚雄州第一部彝族史诗歌舞剧,《哀牢印象——喊山的人》所要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导演杨老师的回答十分简单明了——主题就是要表现大山人的情怀,大山人的爱。这种情怀既包括男人宽广的胸怀,也包括母亲深深的爱。这是一份爱和责任,是一个美好的、真诚的梦想。

《哀牢印象——喊山的人》时长50分钟,分为喊出五彩的云、喊出月亮的歌、喊出大山的魂、喊出太阳的舞四个篇章。剧中所使用的大山、服饰、乐器等道具大多来源于南华哀牢山地区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剧中的歌曲《野调》来自当地彝族青年男女山歌、调子对唱,《酒歌》也是反映当地节庆的歌曲。

中国著名彝族歌唱家者建周亲临现场表演

在打造《哀牢印象——喊山的人》的过程中,南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部剧的立足点非常好,参演人员都是用的当地人,他们的参与热情都很高。这部剧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演员的打造,为了追求剧目的真实、原真,参与演出的50余名演员中,90%以上的演员都是业余的,业余演员要做到舞台表演的效果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何况还要将剧目所需要的元素融入进去,这除了考验导演的能力外,对演员的表演要求也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时间短、任务重,所有演员满怀真情、满怀敬业之心,用他们真正的情感,通过舞蹈,将他们对大山的热爱、对大山真诚的感情展现出来。导演杨老师用一个月的时间打造出了时长50分钟的《哀牢印象——喊山的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他的工匠精神让人十分敬佩,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哀牢山的精神,彝族的精神和品优企业的精神。

哀牢山的彝族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但受地形地势影响,大多都是分散居住,这部剧在哀牢印象度假庄园演出,通过对大山的爱,对土地的爱,能够集中的把哀牢山彝族的一些文化内涵、民风民俗展示给客人,让游客去到哀牢山后能够真正感受到当地的一些纯正的民风民俗、彝族文化等,同时也为哀牢山当地父老乡亲的经济收入创造一些价值。

自安福发现,生活中搞艺术工作的很多人,不少作品商业炒作性太高,艺术价值太低;但是艺术价值太高而没有商业价值的作品,在传承、宣传、保护方面就会遇到很多尴尬。“我们的一个基本定位是要保护彝族文化,传承彝族文化,将艺术与商业有机地、有效地统一起来。”自安福说。

云南是个旅游大省,但不是旅游强省,对于楚雄州南华县来说,全县范围内也没有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有质量的文化产品也没有。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自安福希望在有能力、有想法的时候,能够为家乡,为彝族父老做一些事。

“所以,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一定要把哀牢山的这些民间文化收集、整合起来,首先把它保护好,同时让外面的人到哀牢山后能够了解这些文化。”

因不忘初心、才有此情怀!其实,从彝家大山走出来的自安福,就是一位守望大山、热爱大山的“喊山人”,他用大山汉子的坚毅、勇敢、智慧和浓得化不开的大山情怀,下海创业、回报家乡、造福社会、守望文化,这就是彝家汉子的责任担当和大山情怀!

五年,或许很短,但自安福的五年,他已走遍了彝岭的万水千山!谈起本场庆典和首演,自安福说:“从整个集团公司的战略和布局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跃,是一个里程碑!《哀牢印象——喊山的人》首场演出,这是集团公司将来布局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信号,也是我本人和集团公司对彝族文化传承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如今,自安福的公司已经走过了五年的风风雨雨。他的产业也越做越大,他于2016年在哀牢山投资3000多万元打造的哀牢印象度假庄园也即将开启二期建设工程。

到2017年9月,所有去到楚雄州南华县哀牢印象度假庄园的游客,都有机会观看《哀牢印象——喊山的人》的演出。在大山深处,原始森林中,感受天籁之音,品味、欣赏最原生态的彝族歌舞,听大山的声音,感受大山的魂。

编辑:钱嘉榀责任编辑:徐婷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