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晋宁资讯 >
热门搜索: 安宁  晋宁  富民  宜良  嵩明

云南晋宁握紧“三只手” 助推民族乡精准扶贫奔小康

昆明在线     发布时间:2016-09-10   
云南网讯(记者 张成 通讯员 金晓丽)位于昆明晋宁县最偏远、落后的双河彝族乡和夕阳彝族乡,是该县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少数民族山区乡,晋宁县也是昆明市除禄劝、寻甸两个民族县以外唯一有两个民族乡的县。近年来,为了帮助这两个乡镇早日完成脱贫致富,两个乡围绕“引进留住人才”、“城乡统筹政策”“一带两包”帮扶展开脱贫致富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蔬菜种植为主,烤烟、核桃、花卉和现代养殖业有效补充的农业产业格局,至“十二五”末,双河乡农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492元增至9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963元增至8279元。两个民族乡的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双河彝族乡和夕阳彝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80%以上,两个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一直是牵制晋宁县与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晋宁县统战部发挥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职能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围绕“引进留住人才”、“城乡统筹政策”“一带两包”帮扶展开脱贫致富工作。握紧“三只手”抓好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早日脱贫与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双河、夕阳路远、偏僻、贫困,到两个少数民族乡工作的老师、医生乃至公务人员都不能长期安心工作,人才流失严重,2012年以前,这两个乡镇如何留住人才的问题困扰着乡镇的发展。

【握紧“引进留住人才”关键之手,确保干部专业技术队伍稳定促发展】

针对双河彝族乡、夕阳彝族乡等“边远山区乡(镇)”人才特别是优秀教师、医疗卫生、水利基层工作人才难留难引的突出问题,2012年,晋宁县政府下发了《晋宁县关于在民族乡设立民族团结进步目标考核奖的实施办法》,县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作为考核奖励经费,年终考核兑现。把在民族乡工作的机关、事业单位经过当年考核称职以上的在职干部职工(乡政府机关,司法所、国土所,教育、卫生事业单位在职干部职工)列入奖励对象。分六个标准进行奖励,最高每人每年奖励6000元。

有了好的政策,人才愿意留下来了。双河、夕阳两个彝族乡干部、教师、医务人员等技术人才能安心在当地工作,为彝乡留住了人才,老百姓基本医疗得到了保障,彝乡孩子上学能有稳定的师资力量,干部队伍能稳住人心,安心工作。至今,这笔奖励已经累计兑现约500余万元。

留得下人才,也要招得来人才。2015年,晋宁县建立边远山区乡(镇)人才贡献补偿机制,鼓励人才到边远山区乡(镇)工作。对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等,连续在边远乡(镇)工作满两年,每人每年给予2万元的工作岗位补贴。同时,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和聘任的条件中,将服务边远山区乡(镇)满2年作为重要条件。有效解决边远山区乡(镇)难引才,难留才的困境,确保现有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同时,为稳定和充实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特别边远山区的基层队伍,晋宁县还规定了直各机关、部门不宜以任何形式抽调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专业人才到机关工作。这一政策的实施为少数民族乡留住人才、引进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保障。

【握紧“城乡统筹政策”规划之手,建设民族团结示范乡村促致富】

在两个民族乡的城乡统筹规划上,晋宁县以创建民族团结示范乡、培育和扶持发展特色种养殖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项目以及繁荣民族文化为着力点,实现了双河乡、夕阳乡的快速发展。

晋宁县在两个民族乡升级改造中,完善乡村道路通行条件,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先后建成了核桃园、新房子、椿树营、一字格、大禄西六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投资667万元建成22个美丽乡村。此外,还投资122.4万元完成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农房抗震加固2150户,农村危房改造470户。如今,双河乡、夕阳乡的村容村貌更整洁了。

而在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的完善也正改变这这两个民族乡的面貌。晋宁县在近几年,投资828.2万元建设了13个多功能活动室(客房),解决了人民群众办红白喜事的场地和娱乐活动场所问题;投资570余万元对两个民族乡卫生院进行改造和修建,对17个乡村卫生室进行改建或新建,每个卫生室配备2名乡村医务人员,保障人民群众的基础医疗服务。“十二五”期间投资5260.79万元,实现彝乡所有自然村进村道路硬化全覆盖,所有自然村实施绿色光亮工程,路灯全覆盖,受益群众2万余人。

基础设施的完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升级进步,在两个民族乡镇,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同时,还积极引导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在稳定蔬菜种植、烤烟生产和现代养殖业的基础上,发展林产业,累计连片种植核桃4700亩99400余株。发展了花卉产业、优质水果、中药材种植等立体农业。梯田泥鳅、谷花鱼等特色生态养殖业也在不断发展,小耳猪、土鸡等生态养殖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不断壮大。

在产业和城乡统筹规划的带动下,两个民族乡镇的文化事业也在发展壮大。2006年,双河乡成功申报“双河彝族秧佬鼓舞之乡”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此重点打造“彝族秧佬鼓”品牌。建设了双河核桃园少数民族陈列馆、双河田坝少数民族传习馆、夕阳一字格少数民族陈列馆等,在硬件和软件上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进步。 “十二五”期间,另一个民族乡夕阳乡成功创建了小石板河哈尼民族特色旅游村,开设了哈尼长街宴特色农家旅游项目,15家乡村旅游接待户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了夕阳乡特色美食、独特梯田、良好生态、浓郁民族文化的乡村生态旅游。

【握紧“一带两包”帮扶之手,助力彝族乡精准扶贫促脱贫】

在人才、统筹规划的合力推动下,两个民族乡的脱贫致富走上了快车道,而晋宁县实施的 “一带两包”(“一带”:经济发展先进镇、街道带动帮扶双河、夕阳发展;“两包”:乡级领导包乡包村包贫困户,乡级有关部门包村对应单位科级干部包贫困户)政策,更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政策的保障。

近年来,在“一带两包”政策推出后,晋宁县为两个民族乡的49个项目投入扶贫建设资金5106.9万元,对在两个少数民族乡实施的县级以上建设项目和其他需配套的项目,免除乡级配套资金,全额由县财政承担。此外,县财政对每个少数民族乡按每年不低于200万元安排综合发展建设资金,县级各部门的项目尽量向双河和夕阳倾斜,县财政制定充分保障两个少数民族乡机构正常运转经费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此外还建起了对口帮扶助扶贫机制。8个县级部门对口帮扶双河、夕阳16村委会, 7名县级领导挂钩帮扶双河6个村委会,6名县级领导挂钩帮扶夕阳10个村委会,32名科级领导挂钩到15个村委会,帮助协调解决各村在建设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紧握“三只手”,助推脱贫梦。如今通过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项目投入、人才支持等政策的改善和提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文环境等建设,双河乡和夕阳乡的面貌正在一天天发生着改变,这里的山更青了,水更好了,老百姓们的日子更好过了。两个民族乡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谐,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与全县同步实现小康指日可待。责任编辑: 杨春萍(来源:云南网 )

热点新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