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云南新闻 >
热门搜索:

全国网媒曲靖行采访团探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泽

昆明在线     发布时间:2019-04-06   
讯 记者郭成明 9月7日,全国网络媒体曲靖行采访团来到此次活动的第一站——中国第121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会泽县,寻踪“天南铜都”,探访全国会馆最多的县城,参观这座没有围墙的古建筑博物馆。

媒体团在会泽古城参观

会泽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乌蒙山主峰地段,东邻宣威市、贵州省威宁县,南与沾益县、寻甸县毗邻,西接东川区、巧家县,北与鲁甸县相连,因境内金沙江、小江、牛栏江、以礼河等三江十河交汇而得名。

盛极一时的“天南铜都”

早在商朝晚期,会泽的铜矿资源就开始了开发利用,在世界冶金史上,会泽首创的镍铜合金白铜,比欧洲早15个世纪。明代东川府铸钱局开炉铸造的纪念币“嘉靖通宝”,直径58厘米,厚3.5厘米,重41.5千克,是至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金属古钱币,被基尼斯世界委员会认定为世界基尼斯之最,会泽因此而得“钱王之乡”美名。

陈旧的古香炉铃铛

到了清代,在雍正、乾隆、光绪、宣统年间,会泽被定为办运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八省额定京铜的主要地区之一,会泽的“铜都”地位愈加明显。会泽县历史文化名城民间研究会副会长周朝祥向媒体团介绍,《东川府志》中记载,清政府核定每年从东川运往京城的铜定额为633.14万斤,运铜距离陆路两千里,水路八千里,共计一万里,从会泽到北京城运铜单程需花三个月。从清雍正五年到宣统三年这184年里,会泽向京城总计运铜八十多万吨,是世界上时间最长、运量最大、距离最远的运铜工程”。铜矿开采的兴旺带动了运输、冶炼、建筑、加工、金融、纺织、商贸等行业的繁荣,当年的会泽成了众人向往的“淘金地”,政治、经济、文化空前鼎盛。

瑰丽无匹的江西会馆

当时,到会泽的外籍客商为了安全和经济利益能够得到保障,纷纷以同乡结党兴办同乡会馆。至今,会泽古城仍留存会馆、寺庙、祠堂遗址108座。被誉为云南古建筑之首、堪称清代古建筑之精华的江西会馆,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抬腿迈过江西会馆高高的门槛走进院子,媒体团的记者们对门柱上那副"艺聚堂琅领办京铜八省,源来赣水巧营商贾一家”金字对联的回味还没消退,就被头上一座古朴精美的古戏台吸引住了目光。

江西会馆古戏台

飞檐斗拱、灰瓦红墙、金漆龙凤祥云满月刻满每根柱子和横梁,古戏台的华丽让人叹为观止。一对“天地无私,贵贱皆为角色;古今如梦,往来只换衣冠。”楹联左右分立,寥寥数字即点出人生如戏的深刻领悟。

观毕古戏台,媒体团成员继续穿行在座座殿堂之间,俯仰可见的雕梁画栋、四通八达的楼梯回廊、比比皆是的精致古迹……可谓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江西会馆的张扬与奢华,足见做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规模的商帮的财力和雄心。

作为江西人,来自中国江西网的左晓春之前对江西商帮在云南的这段历史了解不多。经过在江西会馆的一番探寻,让他回想300年前赣商在云南从商、聚会时的热闹场景,不禁感慨万千。

执着深厚的红色基因

位于会泽县古城街道的唐继尧故居也是媒体团的关注点之一。这座建筑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清光绪十五年(1889)唐继尧的父亲唐学曾购置此宅院。建筑整体坐南朝北,系硬山顶穿斗式结构,呈封闭式四合院建筑布局,分别由大门、花园、过厅、正厅、东西书房、厨房、粮仓及水井组成,占地面积850.1平方米,建筑面积410.12平方米。2002年会泽县人民政府依法迁出所有住户,并按整体原貌修复作为名人故居陈列馆对外开放,2003年被云南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文化展览馆荣誉室

在会泽古城内,还有一所特别的红色文化展览馆,它是由两位参加过战争的退伍老兵自筹资金创办的。展馆占地1200平方米,有3大展区12个展室构成,展品10余万件,内容丰富详实,是集党史、军史、廉政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等红色文化于一体的个体红色文化展览馆。

红色文化展览馆创始人之一李兴荣

为迎接媒体团的带来,创办人之一李兴荣一身戎装,铿锵有力地向记者们介绍红色文化展览馆的由来及会泽与红军之间的历史故事。他说,自己曾在老山前线的战斗中当过班长,现在能够活下来并看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心中在高兴之余,更加怀念那段峥嵘岁月。回到家乡后,他和几位战斗辗转四川、广西、湖南等数个省份搜集展品,花了好几年的时间,筹建期了这座纪念馆,就是为了让人们不忘历史,热爱和平。“因为亲历过战争,所以我们更知道和平来之不易。”

编辑:任骥远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