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云南新闻 >
热门搜索:

共同呵护美丽云南 促进健康持续发展

昆明在线     发布时间:2019-01-06   

云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外业核查轨迹示意图 审图号:云S(2017)060号 地图中密密麻麻的黄色线条,就是地理国情普查人员在野外调绘核查走过的路线

现在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重视定期的身体检查。如果把云岭大地比作孕育、供养云南各族人民的母亲,她不仅承受着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承受着自然生态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突发等各种压力,我们的保护措施给力吗?她的身体状况怎么样?近日,云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发布就向关心爱护这一片土地的人们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普查报告,这也是云南有史以来第一次基于自然地理的最全面、最精确、最细致的“体检”。云南土地上“山水林田湖”、 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裸露地、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等都被一一扫描检查,数量有多少?空间分布状况如何?比例构成如何?这些数据被一一梳理,形成一份份专业的“体检报告单”。同时,还根据云南经济、生产的特点,增加了 甘蔗、咖啡、三七、口岸、自然村的普查,形成了“专题报告”。

这一份 “体检报告”告诉我们,美丽云南的“身体状况”现在如何,我们可以据此思考,采取更科学、更具针对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策略,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各领域都可以通过解读这一份“体检报告”对本行业进行“把脉”,与测绘地理信息深度融合,充分开发利用地理国情信息的“大数据”,结合行业特点、行业需要度身定造能促进健康持续发展的应用服务,共同实现数据的最大价值。

深度“把脉”——推进地理国情普查监测示范应用

云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办公室坚持“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积极促进普查成果深度应用,先后开展抚仙湖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大理海西农田保护与海东城市扩张监测等多项监测项目。普查成果在云南国土资源管理、地名普查、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教育管理、精准扶贫、多规合一、应急救灾和公众地理信息服务和数据资源更新等方面得到大量应用,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为多个行业进行深度“把脉”,初步体现出地理国情普查的价值和作用。

野外核查

抚仙湖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是以流域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本底数据,结合气象、水文等其他数据和资料,通过对1974年至2014年流域约675平方千米范围内生态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分析与评价研究,首次查实了近40年来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驱动力因子、生态环境承载力状况等,揭示40年间抚仙湖面积与体积变化的特征与原因,及其与自然环境变迁、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该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8期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资源环境专题数据等, 以先进对地观测技术和空间地理信息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建立了农田保护与城市扩展与决策支持系统,对监测区地表覆盖时空变化格局进行了统计分析,形成了农田保护与城市扩展监测报告,对当地土地开发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保护有限土地资源和探索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具有指导意义。

服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充分利用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运用智能化地理信息分析技术,实现“一张图”审计模式,提高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精准程度。

服务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采用统一坐标基准和地理国情普查基础数据,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图落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通过建立数据库和系统平台,有效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

服务精准扶贫。目前,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已经建成云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测绘地理信息在脱贫动态监测和脱贫成效、考核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扶贫部门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进行扶贫脱贫提供辅助决策支撑服务。

“隐患”监测——把握地理国情重点监测方向

未来的五年,云南已绘好地理国情监测“十三五”的蓝图。针对气候异常、资源枯竭、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城市规划、开发利用等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潜在的“隐患”问题进行重点专题监测。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了九大高原湖泊生态、地质灾害、重点地区违法用地、主体功能区等重点监测方向。

九大高原湖泊生态监测。利用遥感影像对我省九大高原湖泊涉及的流域进行监测,重点监测湖泊水位高度、湖泊面积、湖岸人工建筑、工业污染源、采石采矿点,掌握湖泊水域面积变化、周边环境变化、湖泊地质环境变化、资源利用程度等。通过不同时期的监测数据的比对分析,反映湖区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以及退田还湖、退房还湖等综合治理效果,为九大高原湖泊的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等提供决策依据。

地质灾害监测。针对我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利用各级基础测绘成果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相关数据,提取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理位置、灾害种类、规模、危害等级等信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多年月均降雨量与崩滑流灾害相关性、自然坡度与崩滑流灾害相关性进行分析统计,为各级政府和国土、地震、民政等部门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

大理市海西农田保护与海东城市扩展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

重点地区违法用地监测。使用高分辨率影像,在土地利用违法违规多发地区,对耕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国土资源开发强度、三界四区位置等开展监测,准确把握监测区域内土地资源利用变化状况,对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互关系及时空演变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和预测,为加强土地资源的用途管制、推进土地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提供依据。

主体功能区实施监测。建立主体功能区监测信息平台,重点开发区主要监测植被覆盖、水域、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等要素的范围、面积变化信息;限制开发区主要监测农产品主产区的基本农田、农村居民地、农田水利设施、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设施的位置、范围及其变化信息,以及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植被、生态系统脆弱性、生态重要性等信息;禁止开发区主要监测植被覆盖、水域等的变化信息。通过对相关地理要素的空间统计分析。定期提交监测、评估报告,服务《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落实,促进实现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其他空间性规划的“多规合一”。

今后,越来越多的领域可以通过普查成果对本行业进行“把脉”,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利用地理国情信息的“大数据”,结合行业特点、行业需要度身定造能促进健康持续发展的应用服务,共同实现地理国情数据的最大价值。今后我们将按照新修订《测绘法》赋予的职责和 “十三五”规划明确的任务,结合政府部门决策和管理需要,从宏观和微观、定量和定性、整体和局部等方面,充分挖掘、分析和应用普查成果数据,建立地理空间数据与普查成果常态化共享和应用机制,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持续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工作,为各行各业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的辅助管理决策依据, 有效监督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的实施情况,重大生态工程、生态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形成一系列监测、分析及评价成果,为我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链接

地理国情普查简介

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来看,是指与地理空间紧密相连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总和;广义来看,是指通过地理空间属性将包括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科技教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政治状况、社会状况、文化传统、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等在内的各类国情进行关联与分析,从而得出能够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内在关系的综合国情。

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基础性工作。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的类别、位置、范围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

2013年2月28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国发〔2013〕9号)文件,决定于2013年至2015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云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测绘地理信息科技手段,包括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处理、卫星导航定位、空间大数据库建设、综合统计分析等技术。历时3年,耗资5.19亿元,投入4000余名测绘人员,外业调查轨迹达96.48万千米,长度可绕地球赤道24圈。普查共采集完整覆盖全省版图的地表分类图斑1642.19万个,地理国情要素176.65万个,各类成果数据总量达27.7TB。首次摸清了云南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准确掌握了我省地理国情家底。形成的普查成果可以用五个“一”来概括,即一套数据集、一套数据库、一套管理信息系统、一套统计成果、一套序列图,从而建立我省地理信息“大数据”。

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共投入技术人员超过5万人,获取全国地理信息数据总量770TB,相当于7亿册50万字的图书,将其称为“地理信息超级工程”毫不为过,云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正是这项超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

普查成果涉及农业、水利、林业、住建、国土、交通、统计、民政、环保、能源等多个行业,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通过普查数据共享,打破了部门、区域之间的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可以向社会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跨行业应用。

a.一套数据集:

含各种数据、文档等8个方面成果。

b一个数据库:含地表覆盖、地理国情要素、正射影像数据、地形地貌、专题数据、解译样本、统计分析成果七个子库,总数据量达27.7TB。

c.一套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天地图·云南”的地理国情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基于政府内网的地理国情信息发布与服务系统、云南省三维地理国情监测平台、云南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统计分析系统、云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

d.一套统计成果:

云南省基本统计报告和报表、16个州(市)及滇中新区、129个县市区的地理国情普查基本统计汇总成果和基本统计报告、18份云南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报告、4份省专题分析评价报告及云南省地理国情普查与研究(专著)。

e.一套系列图:

普查成果系列图、云南省地理省情图集,其中,云南省地理国情普查基本图294幅,云南省地理国情普查专题图292幅。

云南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历程

●2013年9月2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成立云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我省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督办、督查,协调解决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2014年1月9日,《云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方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印发,标志着云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全面启动。

●2015年9月29日,云南省地理国情普查成果通过了国务院普查办的入库检查和认可,最终成果质量合格率100%,优良品率达91.1%;

●2016年11月8日,《云南省地理国情监测“十三五”规划》作为全国第一个省级地理国情监测规划,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同意印发实施,为“十三五”期间云南省地理国情监测的发展绘制了蓝图。

●2017年5月18日,云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验收会通过专家验收,国家局的领导、专家和全省20多个行业的管理部门出席会议。

●2017年9月15日,云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在昆明召开。

●2017年10月20日,云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和公报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

编辑:黄頔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