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云南新闻 >
热门搜索:

【砥砺奋进的五年】怒江决战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昆明在线     发布时间:2018-10-19   
心中有志,不怕路长。

对怒江而言,脱贫攻坚之路,太漫长、太艰辛。从2011年至2016年,怒江累计脱贫18.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底的71%下降到38.24%,下降近33个百分点。然而,仍还有17.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怒江集‘边疆、民族、直过、宗教、山区、贫困’为一体,是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之一。”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代理州长李文辉坚定地说:“怒江欠发展,但不缺发展的资源和条件;怒江有困难,但不缺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

李文辉表示,怒江举全州之力、集全州之智,坚持把深度贫困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定能够实现如期脱贫、全面小康。

改善交通

解决发展制约瓶颈难题

2015年12月6日上午, 怒江州第一条高速公路保山至泸水高速路正式破土动工,标志着怒江州将结束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长期以来,交通是制约怒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怒江州委、州政府集中人力物力,攻坚克难,以推进重点干线公路建设为重要突破口,缓解交通制约“瓶颈”问题;以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为着力点,千方百计提升县、乡、村道路的畅通性、安全性和便捷性,促进全州新农村建设;以提升与周边州市、西藏、缅甸的互连互通能力为着眼点,积极推进滇西新通道、边境通道、保六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全州公路里程从2012年的4017公里增加到2016年的5720公里,新增里程1703公里,并通过实施“溜索改桥”工程,在怒江、澜沧江和独龙江上已经修建各类桥梁138座,基本解决了群众“过江难”问题,有效提升了交通综合效益,为怒江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5年来,通过不断的努力,怒江州‘三纵三横二联’干线路网初具规模,总里程1013.783公里。”怒江州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郭建华介绍,“三纵三横二联”的贯通,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独龙江乡和独龙族人民与世隔绝的面貌,极大地促进了独龙江乡和独龙族群众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做强旅游

天境怒江展示独特魅力

怒江旅游迎来春雨甘露般的发展机遇,怒江州委、州政府紧跟形势,充分把握国家西部大开发、桥头堡建设、脱贫攻坚及支持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机遇,紧紧围绕打造“怒江大峡谷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培育全民旅游幸福产业”的目标,按照“全州一盘棋”的布局,高起点谋划、高水平规划全州旅游产业发展,以勠力攻坚的信心和决心,全面推进怒江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怒江州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带,东连迪庆藏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南接保山市,西邻缅甸,北靠西藏自治区,因怒江纵贯全境而得名。”怒江州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家林介绍,怒江境内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享有“地质地貌博物馆”和“世界生物基因库”等美誉,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怒江旅游形成了山多、树多、水多、矿产多、民族多、景点多和节庆多等“七多”旅游优势。

“让天境怒江展示特色魅力,让国内外游客认识怒江、走进怒江。”张家林表示,到“十三五”末,力争建成30个旅游特色村,培育200个民俗客栈、250个乡村旅游示范户和150个特色旅游商品生产户,引导和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旅游+”开发经营服务,全州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突破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实现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4.5万人,带动10万贫困群众通过旅游业脱贫致富。

培育产业

特色产品释放富民效应

如今的独龙江畔,草果飘香,一幢幢具有民族特色的漂亮房屋映入眼帘,走进任何一户独龙人家,院落干净,家具摆放有序。

在怒江沿线的泸水市、福贡县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山涧箐沟里,漫山遍野散发着淡淡的草果清香。

泸水市大兴地镇四排拉多村党总支书记杨林华说:“去年草果价格非常好,卖到10多元一斤,家家收入都有增长,村民们劲头十足。”

那咪自然村地处高黎贡山之巅,是泸水市大兴地镇四排拉多村最边远的村寨。近年来,立足该村地理特点,政府引导、扶持村民在陡坡地、河涧边种草果。如今,昔日偏僻落后的那咪村种植的4000亩草果全部进入盛果期,每户都有万元以上收入,最高一家人一年收入16万元。

截至去年,怒江核桃、漆树、油茶等为主的木本油料种植面积达250万亩;草果、云黄连、重楼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庭院经济林种植达200万株;独龙牛、高黎贡山猪、乌骨绵羊等为主的大小牲畜存栏达128万头(只)。今年,怒江州将新增中药材和木本油料种植10万亩以上;加速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4个特色生态农业庄园,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大户1000户以上,发展15个农民合作社,完善品牌创建激励机制,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走出一条符合怒江实际的特色生态农业发展路子。(记者博达 胡梅君)

编辑:房天琦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