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昆明资讯 >
热门搜索:

一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花落昆明 昆明科技创新工作迈开国际化步伐

昆明在线     发布时间:2019-04-04   

专家纷纷合影留念。

专家发言。

讯(昆明日报 记者张怡 刘瑞 文 记者杨艳辉 图)“我们期待与世界共享科技发展之成果。我们期待与世界共享科技发展之良机。我们期待与世界共建多边合作机制。”——这是昆明市在“智汇昆明”2017中国(北京)跨国技术转移大会昆明峰会(以下简称“昆明峰会”)上,就国际科技合作表达的真诚愿望。

从11月29日到12月2日,为期4天的昆明峰会可谓掀起了一场国际级别的头脑风暴。

为期4天的昆明峰会可谓掀起了一场国际级别的头脑风暴。

一个个国际技术转移项目落户昆明;一项项合作机制得到落实;密集的头脑风暴、智慧碰撞,让昆明市对外科技合作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让跨国合作、跨界融合、跨越发展的愿望更加务实。

昆明,这座瞄准创新创造的活力绽放之城,正在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宏伟蓝图下,大步迈开与世界交流的国际化步伐。

机制建设走上世界舞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也把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四个中心”之一来规划。其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科技交流合作及成果转化,吸引国际知名科研机构来昆联合组建科研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建科研机构,加快布局和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并向社会开放。

经过两天的讨论和数次修改,金砖国家国际技术转移机制在此次昆明峰会中获得一致通过,成为本次峰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落实《金砖国家创新合作行动计划》,昆明市科学技术局与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昆明市成立金砖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立金砖国家技术转移线上对接平台。昆明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成小兵介绍,金砖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将以“国际技术转移及科技成果交易会”为主要形式,以技术转移线上对接服务平台为核心工作内容,聚集金砖国家各项政策、产业、专业服务、科研资源网络,为金砖国家各高校、企业、创新人才提供服务,推动金砖国家各技术领域、产业、行业协调合作,推动科技人文交流、建立技术联合实验室、推动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协作。

线上平台搭建是核心,线下服务是重要保证。基于金砖国家技术转移机制,昆明市科学技术局、业界专家、管理人员、金砖国家机制沟通与联络人员等还将组成秘书处,负责全面统筹协调金砖国家技术转移的相关工作。昆明市将提供办公场所并安排预算支持秘书处工作。

成小兵指出,技术转移中心的建立意味着昆明向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又迈出了一步,也意味着从此在科技创新发展上,昆明又多了一份责任。“在多方合作下,技术转移中心将成为金砖国家技术转移合作机制的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发布平台,促进金砖国家技术转移合作与市场化发展,同时也让昆明市科技创新发展迈向更高台阶。

学术项目达国际权威水准

机制建设有力,项目硕果累累。三项协议、一个中心,在国内外嘉宾和与会领导、专家的共同见证下,一批重点项目落地昆明。

三项协议分别为昆明市科学技术局与万象市科技厅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昆明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与法中能源协会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昆明市科学技术局、呈贡区政府和汇桔网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昆明市将在新能源和知识产权领域完成技术输入,在科技创新方面进行技术输出。

“位于巴黎的法中能源协会在新能源技术方面拥有众多高端专家和先进的技术资料信息,协议签订后,昆明地区将能与法国、欧盟地区在新能源领域展开技术合作、技术成果转移、投融资、并购、贸易等业务。”法中能源协会会长张志成介绍,近年来,新能源的使用已成趋势,环保、节能等诉求通过使用新能源都能得到实现。展开合作后,将通过讲座、参访、调研等形式组织开展互访交流合作,通过“招才引智”将欧洲地区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引入昆明,把新能源的优势用于环境保护,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新鲜。

一个平台为昆明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国数学会共建的天元数学国际交流平台。该平台的建设,意味着昆明将拥有一个比肩德国黑森林数学研究中心的数学国际交流平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高小山介绍:“根据数学研究需要在环境幽静、风景优美的地点进行的特点,结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等历史名校,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现有高校资源,昆明在众多参选城市中脱颖而出。天元数学中心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首家顶尖的数学研究机构。届时,将邀请国际数学家以每周一个重要专题的频率展开研究,促进重大数学问题的解决,提升我国在数学界的地位。”

近年来,昆明市充分利用高校及研究院所密集的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和交流,提升昆明市对外科技合作研发水平。以区域内大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依托, 重点加快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建设。

除了发展科技创新,一个以知识产权线上服务交流为主的知商谷项目也落地昆明。项目方——汇桔集团董事长谢旭辉介绍,知商谷国际知识产权众创空间是以知识产权为主导的,具有多国技术支持与服务的知识产权众创空间。通过线上平台,创客、知商可在知商谷享受知识产权的管家式服务,能对创业者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打开手机软件,用户便能对周围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等的机构一目了然。

“在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汇集和技术转移是重要的一步。”昆明市呈贡区副区长王丹说。以汇桔网为重要平台,知商谷项目将包含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知识产权金融中心三个中心,提供股权、债券等服务,并建立知识产权孵化基地,促进地区及单位的文化发展。

一直以来,昆明市都持续不断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工作。在今年7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昆明市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中就明确,对获得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及欧洲国家的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且无权利纠纷的,对获得其他国家或地区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且无权利纠纷的,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且无权利纠纷的,每件分别给予一定资助。积极开展小微企业专利托管服务,对新增专利托管企业累计每达到60家的专利服务机构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补,同一家专利服务机构同一年度最高不超过60万元的奖补。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昆明市也在持续不断地完善对外科技合作规划和政策。2017年9月发布的《昆明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从发展规划的层面明确:要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让科技创新为昆明提供经济发展新动能、产业发展新模式、创新发展新生态。其中,在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方面,《行动计划》明确,通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引进先进技术、资金以及人才、大力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到2020年新建10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方面,《行动计划》明确,要建立规范权威的科技成果交汇发布体系。探索建立区域性跨国技术转移平台,形成稳定有效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提升昆明在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科技影响力和辐射力。

在此次昆明峰会中,成立金砖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立金砖国家技术转移线上对接平台,建立天元数学国际交流平台等一系列务实合作的落地,无疑是对《行动计划》的响应和落实。

发展目标清晰,行动落实精准,昆明科技创新配套政策也不断完善和健全。比如,在人才方面,结合《关于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昆工作和创新创业优惠扶持暂行办法》和《关于引进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的实施意见》,昆明市从2011年就启动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三五工程”和“551计划”。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引进外国专家(持有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2833人次。根据《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到“十三五”末,要累计建立50余个院士工作站和聘请50余位科技顾问;培养产生100余名市级科技创新团队领衔人。到2020年,打造一批入选国家“两院院士”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资质或奖项的高端人才。

在企业协同创新方面,2016年3月印发的《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创新机制推动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支持企业建立协同创新合作机制。支持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建立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提供持续支撑。支持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技术创新成果转移平台。围绕企业、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共同开展研究开发,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利用,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加速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产业化,提升企业、产业整体竞争力。支持企业建立联合培养专业技术创新人才机制。

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下,昆明对外科技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建设为例,自2011年以来,科技部共认定昆明市10家单位1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截至2015年底,全市区域内共有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9家,占全省的87.76%,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1家,占全省的100%。通过这些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推动,昆明的国际科技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昆明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昆明市将继续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昆明市的科技创新合作必须立足新天地国际“大循环”,为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基础。

国际科技合作大有可期

2017年9月印发的《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明确,要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明确,要把昆明建设成为科技创新资源充分聚集、科技创新型产业快速发展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推进创新主体、创新要素跨界融合,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科技交流合作及成果转化。围绕昆明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民生科技产业发展,推进重大专项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重大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国内外科技成果落地孵化转化及产业化,着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在此次昆明峰会期间,通过信息技术与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合作专场、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专场等活动,昆明市有效实现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民生科技产业、生物医药产业与国外专项技术的交流对接。带着“解决大型公司在管理温室气体(GNG)问题的软件”项目,巴西企业代表表示:“希望寻找更新的可以和我们现有项目整合的技术。”带着太阳能垃圾压缩机项目的企业代表表示:“我希望在中国找到合作伙伴,使我们的技术得到转化,用技术来帮助全世界的人优化环境。”昆明企业无疑也对国外技术转移项目充满期待,来自云南海创科技有限公司的参会代表表示:“参加这次专场,让我了解到了更多国外正在运行的信息技术项目。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与同行业国外企业学习交流。”

项目的对接,技术的交流,思想的碰撞,让企业获得推动力,让产业获得推动力,也让城市建设获得推动力。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会长姚为克指出:“昆明要依靠面向南亚东南亚和面向印度洋周边经济圈关键枢纽的重要区域优势,发挥科技的优势。在此次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与国际科技合作研讨会——驻外资深科技外交官昆明座谈会上,所有外交官都对昆明科技创新发展的区域定位十分看好,认为昆明应该紧抓这个优势,和南亚东南亚地区进行科技交流。”

今年,《昆明市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就从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鼓励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创建各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创建各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资助发明专利创造、资助技术转移和技术交易等多个方面,为如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确定了方法,明确了目标。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此次昆明峰会举行的前一周,昆明市就《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2017—2030年)》(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召开了听证会。在进一步吸纳听证代表的意见建议后,该《实施意见》将正式发布,成为引领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行动指南。该《实施意见》从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等方面,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怎么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问题。可以预见的是,昆明的科技创新资源将进一步聚集,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动力将越来越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融合程度将越来越深。正如此次昆明峰会的主旨一样,最终将实现“跨国合作、跨界融合、跨越发展”。

编辑:任骥远责任编辑:徐婷